丹东机械设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械设备厂家

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解读【资讯】

2023年03月17日 丹东机械设备网

近年来,无人机的数量越来越多,随之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起降飞行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害、干扰军民飞行器正常飞行、航拍“偷窥”侵犯隐私权、泄露国家机密,着实让人头疼。

为了加强和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昨天,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将从5月1日起施行。

购买无人驾驶航空器,要进行实名登记

《管理规定》中所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操纵并自备飞行控制系统的无人机、飞艇、航空模型等,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

根据《管理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依照国家规定实行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公安机关协助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管理制度。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应当为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登记提供便利。

无人驾驶航空器销售者应当向购买者正确介绍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告知购买者进行实名登记。

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

鼓励无人驾驶航空器所有者购买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险。

“现在的无人机谁都买得起,谁都可以买,确实应该要实名登记,否则时间长了,会出现很多问题。”资深无人机玩家吴先生认为,登记主要就是规范管理。对于正规使用无人机的单位和个人,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一些想耍小聪明的人,就能起到一定的威慑。

“登记了以后,就像车牌号一样,可以一对一查到无人机的主人。原来无人机如果违规飞行,只能现场找人,看看是谁拿着遥控器在操作。但是很多时候无人机会超视距飞行,万一闯祸了,连主人都找不到。登记了以后就能通过无人机去找主人。”吴先生说。

走访了杭州部分无人机销售商家,商家们都表示,如果相关规定出台实施,他们都会告知购买者进行实名登记。

无人机专卖店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进行实名登记,对于无人机的管理肯定是有好处的,有些偷窥、偷拍个人隐私,以及利用无人机进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都能够得到一定的遏制。万一无人机在使用中不慎丢失,有了登记,也可以方便查找失主。

擅自在禁飞时间和区域内飞行,个人罚款1000元以上

根据《管理规定》,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无人驾驶航空器上安装电子围栏,并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恶意改装或者改变设置。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改装无人驾驶航空器,不得擅自改变、破坏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围栏。

国家和省规定的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单位、设施、场所,禁止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其上空飞行。

无人驾驶航空器违反规定飞行,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拦截、迫降、捕获等方式,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予以扣押。

根据《管理规定》,改装无人驾驶航空器可能危及公共安全,或者擅自改变、破坏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子围栏的;或是在禁飞时间、禁飞区域内飞行,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杭州市目前主要有两块禁飞区,一块在萧山机场周边一带,另一块在笕桥机场周边一带。“在禁飞区当中,我们的无人机是飞不起来的。在禁飞区的外围,各有一块长方形的区域,属于限飞区。在限飞区,无人机只能飞到120米高,再高也是飞不上去的。”一位无人机销售人员说。

王先生是一位无人机爱好者,2015年就开始玩无人机了,由于无人机升级换代比较快,到现在已经换过五六台机子了。“我们玩时间长了,对于杭州哪里能飞,哪里不可以飞,都是清楚的,也有这个分寸,不能飞的地方就不会去。”

“其实,从正规厂家购买的无人机,电子围栏都可以发挥作用,但是有些人把买来的无人机拿去破解系统,破解后就能不受限制地飞行。”对于很多“黑飞”现象,王先生也是深有感触,如果在禁飞区和限飞区随意飞行,一旦出了事,后果就严重了。

无人机相关资讯介绍:

“未来无人机将有‘三化’:信息传输络化、运行空间数据化、飞行终端智能化。”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日前在谈到“后信息时代无人机发展”时,如此说到。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后信息时代,无人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上世纪50年代前,无人机一直在军事上充当靶机使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无人机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无人机的发展也早已超越军事领域,在农业、城市管理、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电力巡检、影视拍摄等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无人机早已不仅仅是飞机,也是“会飞的”,更是基于络和信息技术的智能飞行器,可以进行导航、定位,也具备图像识别、智能规划和判断等功能。

我国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也是我国航空工业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中国名片。在民用消费品领域,以大疆为代表的产品广受欢迎,拥有领先全球的市占率,而在农林植保、物流、电力巡线以及政府安全等方面,我国的无人机企业也相继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据统计,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共计28.9万架,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拥有者注册用户已达27.2万个,其中个人用户24万,企业、事业、机关法人单位用户3.1万个,国内无人机厂家共计1232家。当前无人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早已是我们通航领域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甚至是我国在通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无人机这张“中国名片”也被多次提及。

不过,在既有的成绩面前,也不得不说,还有更多的相关领域,更多的核心技术需要开发。尤其是在行业应用领域,还需要继续努力,在标准、法律法规方面也还不够健全。在确保安全和产业发展之间,前不久发布的《深圳市民用微轻型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走在了世界前列,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对于国内无人机产业来讲,不仅要有产品引领世界,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标准去引领世界。

而要实现这样的“引领”,需要群策群力。作为无人机行业协会“国家队”的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自去年5月正式成立以来,一直在推动无人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无人机研制、销售、运行、报废等全寿命周期产业体系,打造无人机产业生态络方面不遗余力。

今年5月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主办的“全球无人机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全球无人机大会”,以会、展、赛相结合,汇聚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领先企业的百余位无人机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分享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案例,展开巅峰对话,共同探讨全球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参会人员将云集植保、安保、消防、测绘、能源电力、空运物流等各领域行业用户,聚焦应用市场热点话题,探索行业解决方案与未来发展之路。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设10余场国际会议,2万平展览、2个大赛同期举办,预计有500多位国内外嘉宾、2000多位代表参会、200多位展商参展、2万余名专业观众,是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大会期间,还将提供技术合作、投融资合作、国际合作、产品推广、项目落地、“一对一”精准对接等科技及相关专业服务。

无人机系统是高度科学化、高度社会化、高度战略化的高端制造装备,是新一轮工业社会变革的助推剂。无人机产业的的发展,不仅要推动技术创新,还要推动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协同创新。基于这样的考量,“全球无人机大会”届时将为无人机区域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提供便利,以助推国内无人机产业健康、有效发展。

丝路视野官网

中国民族博览

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